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劉玉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康海(前排居中)及團隊正在分析患者病情。
木柴紮傷手指,患者5天後無法張口
不慎被木柴紮傷了一道小口子,卻差點因此喪命。日前,海陽65歲的陳女士就經曆了一場“生死劫”。
前段時間,在家劈柴燒火時,陳女士的右手中指被意外紮傷。當時,她并沒有放在心上,在家簡單塗了一點碘伏。但第二天,她的手指周邊就開始腫脹,并逐漸發紫。擔心有感染,她和家人趕到當地醫院檢查,做了簡單的清創處理。但是5天之後,陳女士的身體開始出現異常反應,頸部僵硬、張口困難、吞咽費力,漸漸地,她甚至無法張口說話和吃飯,全身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并出現頻繁的抽搐。
緊急轉入煙台毓璜頂醫院急診科後,陳女士出現呼吸困難,肌強直狀态加重,并很快陷入昏迷狀态,生命垂危。接診後,煙台毓璜頂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邊玉松立即為其注射了人免疫球蛋白,并迅速為其進行深度的二次清創,減少毒素的來源和細菌的繁殖,這些措施很快就為陳女士清除了“惹禍”的陳舊木屑。考慮到陳女士呼吸困難,急診外科同時為其做了氣管插管,以保證氣道通暢。
但此時,陳女士的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肌強直狀态仍在加重,時刻都有生命危險。轉入急診重症監護室後,煙台毓璜頂醫院重症監護室副主任醫師李海永及團隊通過多種舉措控制陳女士頻繁的抽搐以及肌強直,還通過重症監測手段以及ICU綜合治療措施,保障陳女士的生命健康。三個周的治療後,陳女士肌強直狀況得到有效緩解,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她出現了嚴重的肺部多重耐藥菌感染。通過氣管鏡治療以及實施有效的抗感染方案,一個月後,陳女士的原發病和并發症得到有效控制。轉入普通病房後,又治療了一個周,陳女士才轉危為安。
小傷口也應引起注意,避免因破傷風威脅生命安全
不到2厘米的小傷口就能引發這麼嚴重的健康危機,破傷風為什麼“傷害力”這麼強?
邊玉松介紹,破傷風是梭狀芽胞杆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産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由于破傷風是厭氧菌,在缺氧環境中,破傷風梭菌的芽孢發育為增殖體,迅速繁殖并産生大量外毒素。一旦感染破傷風,危害極大,重症患者可能出現喉痙攣、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據統計,在無醫療幹預的情況下,破傷風的病死率近乎100%;即便經過積極綜合治療,該病全球病死率仍在30%至50%。一旦感染破傷風不但生命安全會遭到嚴重威脅,高昂的治療費用也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
如何辨别破傷風的早期症狀?邊玉松說,破傷風的潛伏期通常為3至21天,個别病例可長達數月,早期症狀與狂犬病等相似,很容易被誤診。如果外傷感染後,出現苦笑面容、牙關緊閉、漸行性肌肉僵硬等情況應格外注意。
“及時有效的預防,遠比感染後的救治更重要。”邊玉松提醒市民,當出現外傷時,尤其是傷口接觸生鏽的鐵器、沾有泥土或人畜糞便的污物,傷口外口較小,傷口内有壞死組織或局部缺血等情況,就會形成合适破傷風梭菌生長繁殖的缺氧環境。因此,小傷口也要引起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
開設破傷風門診,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
康海(左三)團隊正在為患者診療。
既然破傷風危害這麼大,那該如何預防呢?康海表示,《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24年版)》建議,軍人、警察、建築工人等潛在外傷高危人群應進行暴露前免疫。發生外傷後,需根據傷口風險分級和免疫史進行預防。低風險傷口是指6小時内處理且未接觸污染物的淺表傷口;高風險傷口包括未及時處理、接觸污染物、穿刺傷等情況。此外,免疫史不同,預防措施也不同,全程免疫5年内一般無需免疫制劑,超過5年則需視情況接種疫苗或使用被動免疫制劑。
不少市民疑惑,小時候已經注射過破傷風疫苗,成年後是否還需要繼續采取免疫保護?針對這一問題,煙台毓璜頂醫院公共衛生科科長李紅紅解釋稱,破傷風疫苗的有效期一般在10年左右,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破傷風疫苗對人體的保護能力逐漸減弱,因此成年人也有必要接種破傷風疫苗。
今年1月,煙台毓璜頂醫院開設了破傷風疫苗接種門診,通過破傷風疫苗接種,助力市民科學有效安全地預防破傷風疾病。李紅紅提醒市民,應重視傷口的規範處理和破傷風疫苗接種工作,防患未然。
" />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劉玉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