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瑩 随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因年老而失能的人口數量龐大。長期護理保險是專門為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緻的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社會保險,是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也被稱為“社保第六險”。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産生的失能風險,2016年6月,我國開始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8年來,試點工作已覆蓋國家級和部分省級試點地市(州)60多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人口達1億多人。 “從試點情況看,政策‘碎片化’現象還較為突出,各地在制度執行中也存在着相關政策不統一、缺乏多元化獨立籌資方式、服務監管難度較大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總經理吳小穎近日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我國亟須加快推進失能人員長期照護相關立法,健全完善針對失能人員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據此,吳小穎在與多位代表共同深入調研後領銜提出議案,建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增設“長期護理保險”專章,根據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實踐,完善參保、籌資、待遇、管理和監督等内容,夯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基礎。 吳小穎等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構建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加快标準體系建設,如失能等級評估标準、需求認定标準、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目錄、照護機構準入标準、照護服務質量評價标準、經辦服務标準等,不斷增強長期護理保險的統一性和規範性。 目前,長期護理保險的籌資渠道主要依靠醫保基金劃轉和财政補貼。“在試點起步階段,采用醫保統籌基金劃轉方式便于快速起步,但從長遠看,這種籌資方式很難持續。”吳小穎表示,長期護理保險作為一個獨立的險種,應逐步減輕對醫保基金的依賴,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獨立籌資機制。 吳小穎等代表建議,應遵循社會保險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明确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的繳費責任,職工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城鄉居民以個人繳費和财政補貼為主。同時,積極發揮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等社會力量的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引導形成多元籌資渠道。 代表們在調研中發現,長期護理保險具有參與主體多、服務周期長、場景特殊、情況複雜等特點,實施全程服務監管難度較大,其中失能評估和居家護理監管尤為突出。 據此,吳小穎等代表建議,提高監管質量,打造多元化監管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評估機構、經辦機構、護理服務機構要加強行業自律,嚴格依法依規辦事。政府相關部門要明确權責清單,有效履行職責,切實加強對上述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監督檢查。同時,可通過購買第三方監管服務項目,引入專業強、服務優、經驗足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監督,确保管理活動的獨立性,及時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為保障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高效運轉提供“硬支撐”。 随着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飛速發展,代表們還建議引入高新技術賦能監管,依托數智化手段,創新全過程監管體系,優化移動監管、遠程監管等非現場監管,不斷提高監管實效。
吳小穎等代表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立法 完善失能人員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2025-03-12 10:28:33
鹹甯新聞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凡來源為"交彙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内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鄉村幹部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治報
江南時報
新蘇商
揚子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