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5G規模化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最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已成為和“水電煤”一樣的基礎性資源,滲透到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驅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當前,随着數據量指數級增長、算法模型複雜程度和精度逐步提高,數字技術對算力的需求呈幾何倍數遞增,算力直接影響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同時,在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過程中,強大的算力可以将“大數據”轉向“好數據”,并充分挖掘海量數據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不斷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實現原始數據向知識再向智慧躍遷的更高層次價值釋放。在算力技術支撐下,數據要素對産業發展的全流程滲透,能夠有效突破時空約束,促進要素資源的高效流動和精準适配,還能與其他生産要素協同聯動,不斷形成生産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創新配置。 算力更是産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強大支撐。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有賴于數字技術能否與行業技術有效融合,算力的高鍊接性和強滲透性使其可以打破産業鍊上的“信息孤島”,将數據要素更好地融入生産制造的各環節,并推動産業鍊延伸和拓展,逐步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而融入後的新模式能否順暢運行也同樣受制于算力的供給。另外,算力的泛時空性和衍生性,使其在生産和生活場景的創新應用不斷豐富并迅速拓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發“技術奇點”,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顯著的公共屬性,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未來,一方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确保基礎設施的普惠性和可持續性。而技術創新和産業應用則更多依靠市場力量,應持續推動“東數西算”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構建“東部引領、中西部支撐”的區域間協同聯動機制。通過優化算力資源調度機制、設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基金等方式,推動算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内優化配置,加快分散建設的算力中心之間的互聯互通,以促進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的形成。加快産學研合作,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促進數字技術成果的高效轉化。 另一方面,還應推動信貸資本和耐心資本的有益補充。在科技創新領域,信貸資本能夠迅速推動技術商業化,助力企業快速占領市場,而耐心資本則更注重長期技術積累和突破,為前沿科技提供持續支持。應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度設計,推動社會資本向耐心資本傾斜,打通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特别是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領域。 此外,還要充分利用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相互促進。自主創新是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卡脖子”領域,而開放創新能夠快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創新效率。基于此,可以通過設立國家級實驗室、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等方式,加強算力基礎軟硬件自主研發、國産大模型技術攻關,加快綠色、低碳、安全算力體系的探索,形成綠色算力生态系統。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通過聯合研發、技術引進等方式,持續提升我國算力的國際競争力。(薛剛)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鄉村幹部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治報
江南時報
新蘇商
揚子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