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長安甩出王炸: 10萬級激光雷達+1500km續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25-03-11 09:03:37 來源:新華社
【字體:
大
中
小
】
十萬塊,買一輛帶激光雷達的“國民神車”?長安汽車最近抛出的“北鬥天樞2.0”計劃,就像一顆深水炸彈,在平靜的汽車行業激起了滔天巨浪。一些人歡呼雀躍,認為這是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另一些人則冷眼旁觀,質疑這隻是一場充滿噱頭的營銷炒作。那麼,長安的“技術核彈”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畫餅充饑?今天,我們就來剝開這層華麗的外衣,看看裡面究竟藏着什麼。 長安的這波操作,核心就在于“平權”。過去,激光雷達、高階輔助駕駛這些高大上的配置,往往隻出現在豪華車型上,動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長安卻反其道而行之,要把這些“高端玩意兒”下放到十萬級市場,讓老百姓也能體驗一把科技的魅力。這無疑是對傳統汽車行業的一次巨大沖擊,也給那些高高在上的“高端玩家”們敲響了警鐘。試想一下,如果花十萬塊就能買到一輛配置不輸特斯拉的國産車,你會怎麼選?
當然,僅僅是低價還不夠,關鍵還得看技術實力。長安宣稱,他們的天樞智駕系統将在2025年8月實現10萬元級車型激光雷達上車,首發極黑環境避撞和135km/h的AEB刹停速度。2026年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沖擊L4級,甚至還能實現“電梯到電梯”的無感泊車。這一系列目标,聽起來确實讓人熱血沸騰,但也引發了不少質疑。畢竟,L3級自動駕駛至今仍未真正普及,L4級更是遙遙無期,長安真的能在短短幾年内實現如此大的跨越嗎? 除了智駕系統,長安在電池技術上也展現出了極大的野心。他們研發的金鐘罩全固态電池,号稱能量密度高達400Wh/kg,續航裡程超過1500公裡,安全性提升70%。如果這些數據屬實,那将是對現有電池技術的徹底颠覆。要知道,目前主流三元锂電池的續航裡程普遍在600-800公裡之間,而長安的固态電池直接翻了一番,這相當于把電動車的“油箱”擴大了一倍,徹底解決了續航焦慮。當然,固态電池的量産難度也是衆所周知的,長安能否在2027年實現量産,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此外,長安還在智能座艙和底盤技術上進行了升級。天域座艙全球首發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統,AI滲透率100%,支持自然語言理解,甚至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自動變道。天衡底盤則首發橫風穩過功能和強力刹車,号稱“台風天飙車穩如老狗”。這些炫酷的功能,無疑提升了車輛的科技感和駕駛體驗,但也需要經過實際測試才能驗證其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安還計劃向全球開發者開放軟件接口和SDK工具,打造一個類似蘋果App Store的汽車生态系統。這意味着,未來的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下載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序,比如一鍵漂移、自動泊車等等。這種開放的生态模式,無疑将極大地豐富汽車的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何保障應用程序的安全性,防止惡意軟件的入侵,将是長安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長安的“北鬥天樞2.0”計劃,無疑是一場豪賭。如果成功,長安将一躍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如果失敗,則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那麼,長安的勝算有多大呢? 從優勢來看,長安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和強大的生态聯盟。據悉,長安在過去7年投入了1148億用于研發,擁有1.8萬人的研發團隊,獲得了9345件專利,積累了海量的數據。同時,長安還與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智能汽車技術。這些都為長安的“北鬥天樞2.0”計劃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然而,長安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首先,固态電池的量産和飛行汽車的落地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激烈的市場競争也給長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比亞迪、特斯拉等競争對手都在積極布局智能汽車領域,長安能否在競争中脫穎而出,還有待觀察。 總的來說,長安的“北鬥天樞2.0”計劃是一次充滿雄心壯志的嘗試,也體現了中國汽車工業在智能化時代的野心。它能否成功,将取決于長安能否克服技術難題,應對市場挑戰,并最終赢得消費者的認可。無論結果如何,長安的這一舉動都将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未來幾年,将是長安的關鍵時期。如果長安能夠按計劃實現L3級智駕普及和固态電池量産,那麼它将在智能汽車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反之,如果技術落地不及預期,長安可能會面臨被競争對手超越的風險。
在智能汽車領域,競争才剛剛開始。長安的“北鬥天樞2.0”計劃,能否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北鬥星”,指引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不僅是長安的機遇,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機遇。 最後,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長安的“技術核彈”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畫餅充饑?或許,時間會給出最終的答案。但無論如何,長安的這一舉動,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它不僅關乎長安的未來,也關乎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責任編輯: 蔣宗文 )
【E-mail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