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伊諾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海草床修複驗收作業。圖源:SEE基金會
據了解,海草床也被稱為“海底草原”,是地球上唯一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植物群落,不僅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還能固碳儲碳、淨化水質、抵禦海岸侵蝕,是海洋生态系統的“綠色長城”。然而,受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海草床面積快速衰退。中國作為海草資源豐富的國家,同樣面臨嚴峻挑戰。
2022年5月,聯合國宣布設立世界海草日(每年3月1日),倡議推動和加強海草床保護修複行動。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指導和推動沿海各地不斷加大海草床生态保護修複工作力度,科研機構、社會公益組織等也積極參與其中,我國海草床生态保護修複取得積極成效。此次會議正是對世界海草日倡議的積極響應,将進一步推動各級管理部門提升對海草床生态保護修複重要性的認識。
據介紹,近年來,SEE基金會聯合多方海洋保護力量,推動海草床這一海洋關鍵生态系統的修複。截至2024年,SEE基金會已修複海草床生态濕地1033畝,種植海草約68870000株。未來,基金會将繼續配合《手冊》技術規範,在山東、海南、大連等沿海地區擴大修複實踐,助力海洋生态保護與修複。
從修複實踐到《手冊》發布,中國海草床修複工作逐步探索出了從零散探索到系統行動的跨越。這一進程不僅關乎海洋生态安全,更是中國踐行“雙碳”目标、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縮影。正如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所言:“每一株海草都是對未來的承諾。”當政府、科學家與公衆攜手,這片沉默的“海底草原”終将重現生機,為子孫後代留下蔚藍的希望。
" />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伊諾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