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家
作者|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相關意見。
值得關注的是,我們關注到,《指導意見》中專門對股權投資作出了部署,我們梳理出相關重點内容并分析解讀如下:
“3月5号是個好日子,好消息接二連三。先是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力挺創投,下午金融監管總局又發布了擴大AIC試點的新政,傍晚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意見又再次強調了優化私募股權基金的募投管退。希望2025是行業拐點的一年,能夠真正迎來回暖,至少目前來看已經有了曙光。”北京某VC機構執行董事張麗(化名)對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在3月5日傍晚國辦發布的《指導意見》中,不僅再次明确支持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也切中行業“痛點”,強調優化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募投管退”制度體系,并在退出渠道暢通方面有所安排(上市、并購)。
母基金研究中心發現,去年以來,高層會議頻頻提及創投的募投管退機制,2024年9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要盡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存在的堵點卡點,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境内外上市,大力發展股權轉讓、并購市場,推廣實物分配股票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并購母基金或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促進創投行業良性循環。
2024年9月26日的證監會座談會中,也提到逐步實現IPO常态化,積極培育耐心資本,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2025年2月7日消息,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其中對股權投資行業的退出端有比較全面的部署安排: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鼓勵并購基金發展。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鈎"政策。推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研究完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機制。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
其次,本次國辦的《指導意見》也對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提出了要求:着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2024年11月《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亦專門提到了創業投資,作出了部署:加強對新質生産力的金融支持,完善創業投資“募資、投資、管理、退出”機制。壯大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融資需求。
總書記此前也強調“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在此背景之下,專注于投早投小的創投機構得到了支持與鼓勵,也有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逐漸前移。
壯大耐心資本已成為股權投資行業的共識,所謂耐心資本,“耐心”這兩個字是關鍵,穩定性和長期性是其内在要求。所謂“耐心資本”就是主動地、能夠提供長期地支持,能夠穿越周期,對于風險高度容忍、對于失敗高度包容的資本。這樣的資本才能适應科技創新的周期非常長、不确定性非常大、失敗率非常高的特點。
相較于早年間的互聯網、消費、模式創新,近年來創投圈的投資主題以硬科技為主,而科技類企業的成長周期往往很長,伴随着創投機構也越來越“投早投小”,此前通行的“5+2”的基金期限已然不能匹配當前的投資回報邏輯。這也倒逼創投機構必須更有耐心,等待更為長期的回報。
我們關注到,2024年以來,創投行業的政策環境迎來了重大利好,國家層面對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據我們統計發現,去年以來,股權投資行業頻迎支持和鼓勵,政策利好不斷:
未來,相信股權投資行業也将進一步響應中央号召,加強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以耐心資本培育更多企業的科技創新。相信在多方共建之下,中國創投業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進程中将扮演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力量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