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哪吒2》在香港遭遇滑鐵盧? 家長怒斥: 字幕燙嘴孩子懵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25-03-13 04:55:32 來源:新華社
【字體:
大
中
小
】
2025年2月22日那天,哪吒就像腳踩風火輪的小旋風一般,“嗖”的一下就沖進了香港的影院。這一沖可不得了,首日票房就像火箭發射似的,一下子狂攬了620萬港元,那勢頭跟過年時候阿婆們搶頭香一樣兇猛。 可是呢,這個在内地球迷心中票房無敵的哪吒,一到香港就好像撞上了啥神秘的“港島結界”。第二天票房就像坐滑梯一樣,嘩啦一下跌到610萬了。這還不算完,第三天直接來了個“腰斬大手術”,票房一下子就隻剩下230萬了。到了第四天,那場均觀影的人數就像沙漠裡快幹涸的溪流,隻剩下59人,這跌幅達到68%,那速度快得啊,比銅鑼灣茶餐廳裡的凍檸茶冰塊融化得還快。
再看看銅鑼灣時代廣場影院周末的場次,上座率那變化簡直驚掉下巴。第一天還是92%的“滿座紅”,就跟紅彤彤的小太陽似的,可到了後來就成了45%的“半糖去冰”,人和人之間稀稀拉拉的,這速度就跟維港煙花秀一結束,人群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瞬間散去,那速度快得都有點吓人了。 有個帶着娃來看電影的老爸忍不住吐槽啊,他說:“這電影畫面漂亮得就像直接能截圖當壁紙一樣,可那字幕翻譯是啥玩意兒啊,就跟燙嘴的奶茶似的,我的小崽兒盯着屏幕看半天,眼睛瞪得像銅鈴,可就是不知道到底在講啥呢!”這字幕翻譯就像個大坑,橫在了孩子的觀影路上。
這哪吒票房的大跳水啊,看着像意外,其實這裡頭的門道可多了去了。就好比菠蘿包和叉燒包雖然都是茶餐廳裡的大熱門,可強行把它們捏到一塊兒,肯定得露餡。 先說說這翻譯的問題。哪吒裡太乙真人的“川普”碰上繁體字幕,那是啥效果呢?就像讓周星馳去用東北話講《唐伯虎點秋香》一樣怪異。内地觀衆看到哪吒喊“我命油我不油天”,那肯定笑得直拍大腿,可在香港上映的時候,這變成了“我嘅命運由我主宰”,一下子那搞笑的無厘頭風格就像個洩氣的皮球,“噗”的一下沒了,喜劇效果直接降級成了TVB正經劇那種一本正經的樣子。好多觀衆都無奈地說:“看完這電影啊,就好像做了一場普通話聽力考試,這還不算完,還得當場翻譯給自己小孩聽呢。” 再看看這票價。香港IMAX的票價是150港币,而深圳類似場次隻要60人民币,這差價夠買三碗車仔面了呢。精明的香港人一算賬,心說:“得嘞,跨境去觀影,再加上看完去吃頓海底撈,再買兩杯喜茶的錢,正好能抵得上香港的單程票價。”于是乎,周末的羅湖口岸就熱鬧起來了,一群人拖着行李箱像打了雞血一樣“北上追哪吒”,那場面啊,比搶奶粉的時候還壯觀,就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似的。
還有這預期方面。《破地獄》用本土喪葬文化來宣傳,愣是靠着本土文化的優勢穩住了250人的場均觀影量。可哪吒呢,它那“逆天改命”的叙事在香港就像個不懂事闖進廟街的AI道士,特别炫酷,但就是感覺不對味兒。有影迷就很直白地吐槽:“看着哪吒打天庭呢,還以為看的是《寒戰3》的神仙版,誰知道居然是兒童向的合家歡電影,這落差有點大啊。” 這場哪吒在國内一路開挂,在香港卻票房暴跌的事情,看起來就像是哪吒在香港這片“江湖”的“港漂滑鐵盧”,其實在文化傳播這方面,它就像是一個生動的經典教案。就好比鴛鴦奶茶得把咖啡和茶完美融合,菠蘿油得冰和火完美交融一樣,跨文化傳播可不像複制粘貼那麼輕松簡單。 以後啊,如果再有這種内地電影去香港的情況,說不定可以讓哪吒踩着風火輪在維港送外賣,用粵語喊“雷猴啊(你好啊),你嘅天劫外賣到咗(你的天劫外賣到了)!”畢竟啊,要想打破這内地和香港電影文化的次元壁,最厲害的法寶還是得接地氣呢。 最後我就想問了,是哪吒應該學幾句粵語,跟香港觀衆來個親切互動,還是香港觀衆得好好練練普通話,這樣能更好地領略哪吒的魅力呢?這還真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責任編輯: 林琳 )
【E-mail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