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00:51:35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鍊接即将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大家瞧瞧,下面這張圖片上我們金華的婺派建築五花馬頭牆,像不像一匹匹昂首挺胸的白色駿馬,正在仰天長嘯?
大家聽聽,這張圖片上我們金華的婺派建築五花馬頭牆,像不像我們婺劇“花頭台”演奏曲開台的長長先鋒伸在衆人頭頂,嘩嘩嘩嘩地吹響在神州上空?
大家看看,這張圖片上我們金華的婺派建築五花馬頭牆,像不像我們八婺男人正在大步流星奔走在遼闊大地?
名揚四海的北京四合院建築,一層,雙坡卷棚瓦頂,清水灰磚牆,硬山式,沒有我們婺派建築馬頭牆的昂首挺胸,如飛似躍。
此起彼伏的廣東宅院民居,雙坡屋頂,觀音兜山牆尖弧形凸起,沒有我們婺派建築馬頭牆的挺胸凸肚、仰天長嘯的宏大氣勢。
鱗次栉比的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大宅院,雙坡屋頂,多是倒挂眉毛似的硬山牆,沒有我們婺派建築馬頭牆的節奏感,旋律感。
四平八穩的江西民居是真正的馬頭牆,但清水磚牆,跟我們婺派建築白灰粉刷過的馬頭牆是兩種模樣:一個青布長衫,一個白色铠甲。
西北窯洞民居,是挖在黃土高坡的土窩窩,萬貫家财深藏不露,沒有必要像我們婺派建築馬頭牆一樣揚眉吐氣,精神抖擻。
五光十色的蒙古包民居,好像春天的大蘑菇,詩栖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遐迩聞名的徽派建築,其馬頭牆當地叫“屏風牆”,不對稱,端部不起翹不動感,像平頭百姓,低首下心,不露富,平實之甚。
他因此而自傲!
因為他,在金華市轄的東陽、義烏、浦江、武義、永康、婺城、金東、蘭溪和磐安,因為在靠着周邊杭州的富陽、建德、桐廬,衢州的柯城、龍遊、江山、常山,麗水的缙雲、松陽、遂昌,台州的黃岩、仙居及紹興的新昌、嵊州、諸暨等縣市,有着他的弟兄親友們在昂首挺胸、如飛似躍地護衛着住宅、祠堂、書院和寺廟建築,好多好多人看到拍手叫好了,國内外著名專家豎起大姆指贊之“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藝術遺産”,國家領導人諄諄教導我們要千方百計保護好。
蘭溪市黃店鎮三泉村世德堂兩側馬頭牆。
馬頭牆位于婺派建築兩層樓外牆頂部,因為層層跌落,分五級,故稱“五花馬頭牆”,是婺派建築區别于外地建築的五大特征之一。
他的最早形象,有蘭溪市黃店鎮三泉村的世德堂,三間三進二明堂帶照壁,坐西北朝東南,占地995.5㎡,現存第二進誕生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然明清及民國初年有過幾次治療,其形其貌沒有大改變。
丁俊清、楊新平著的《浙江民居》56頁有張《老尹祠圖》,是馬頭牆最早的畫像。書中寫到,老尹祠供的“老尹”是被譽為“布衣史學家”的尹起莘,生于南宋慶元元年(1195),卒于南宋鹹淳元年(1265),圖中落款“丁亥”是1287年,即尹死後第22年撰修《遂昌縣志》之年。因此著者斷定,此畫是為尹建“老尹祠”落成恰逄修志的南宋慶丁亥年(1287),是按實際形狀繪制的,絕不會造假。
《浙江民居》中的馬頭牆老尹祠。
《浙江民居》中的馬頭牆東陽白坦務本堂。
婺派建築的馬頭牆,堂兄堂弟表伯表叔極多,而且各有各的昵稱。例如有的叫“朝笏式”,有的叫“鵲尾式”,有的叫“草龍式”,有的叫“印鬥式”,有的叫“漏空花脊式”,有的叫“灰塑花脊式”,除此之外還有“蛟龍紋式”“鳳凰紋式”“卷雲紋式”等等。其中以四平八穩的“朝笏式”最為常見,端頭翹得高高的“鵲尾式”最為顯擺,尾巴顯現特别精緻的“草龍式”最為俏皮,脊背上加以漏空磚雕的“花脊式”最為華麗。這在外頭,很難看到如此的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遺憾的是我們尚末查明他們的身世,甚至連“五花馬頭牆”為什麼“五”字開頭都不知出之何因。筆者估摸,會不會與“三山五嶽”“九五之尊”“五行八卦”“五谷豐登”“五子登科”及“五光十色”“五合六聚”等吉祥文字有沒有關系?或者是他們祖上從庑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卷棚頂排下來輪到五花馬頭牆正好是老“五”之故,不知道。因為史書無有明文記載。至于是不是與阿房宮“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的八面玲珑、凜凜然不可侵犯有麼幹系,更不敢瞎猜。
五花錯落,左右對稱,端部高翹,昂首藍天,疊澀之下有墨線或抛方位有框式水墨畫,是婺派建築馬頭牆形象的總特點,或謂之标配。其中五花錯落,端部起翹,從而形成昂首藍天的動感,特别給人正能量,這一點是最最明顯的特征。
我給婺派建築馬頭牆打個不甚恰當的比喻,他好像我們婺劇中身着白甲白袍、背負威風凜凜四面靠旗的三國名将趙子龍——七尺身軀偉岸俊挺,兩道濃眉利劍出鞘,可謂之文武雙全、英姿勃發、威風凜凜、完美無缺,是有史以來有口皆碑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盡忠報國的大忠臣代表性人物。
而且婺派建築馬頭牆,還頗似融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于一體的金華婺劇,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文戲武做、武戲文唱,剛柔互濟,别具風采。所以,筆者曾稱撰文稱婺派建築是凝固的婺劇樂曲。
唐宋以降,婺派建築宏觀上講吸取了南北文化精華,中觀上融彙周邊浙、皖、閩、贛各家特色,微觀上發揮并升華了地方的文化優勢,所以造型優美,内涵深厚,傳承久遠,千百年的長盛不衰。
因此筆者覺得,我們婺派建築的五花馬頭牆,以其造型俊美的獨特性,動感别具的可識别性,形象響亮的可記憶性和文化精神的不可替代性,可以稱之為八婺大地的文化形象标志。
他,千百年的不怕狂風暴雨,千百年的不怕烈日酷虐,千百年的不怕雷霆萬鈞,千百年的不怕冰霜嚴寒,千百年的不怕天昏地暗,千百年巍巍然的衣冠楚楚,彬杉有禮,仰望星空。即便那年那月那日曾經被雷電擊倒,也絕對地沒用多久時日,他又溫良恭儉讓的重新站起來,重新昂首挺胸地守候他的家園,恭迎他的八方來客。
婺派建築五花馬頭牆,處于大宅院輪廓線最頂部,像高高矗起的立體廣告,遠遠地就能讓人看到他的标緻,他的俊美,他的偉岸。走近了又可以欣賞到他,融磚雕、瓦雕、灰塑、壁畫、水墨等等藝術于一體的精緻細膩之美。當然,特别了不起是以昂首藍天的形象,給人有提振精神,拓寬視野,笑傲天下的氣勢。
婺派建築馬頭牆有時候單槍匹馬的出現,有時候以三五成的組群出現。前者像徐悲鴻筆下的奔馬,頭顱高昂,鬃毛飛揚,四腿修長,蹄子寬大,顯現着特别矯健之美;後者似同明代畫家馮宗畫筆下的八駿圖,或長途跋涉,或閑庭信步,或仰首長嘯,或四蹄生煙,無不栩栩如生,活龍活現。
諸暨斯盛居宅馬頭牆。
嵊州民居馬頭牆。
東陽前宅讓德堂。
《東陽文史資料選輯》第六卷顯示,110多個主要姓氏的東陽人,其中80多個來自遙遠的北方。他們一個個多是南遷而來的皇親國戚,士大夫,或者名門望族。現存數以萬計的婺派建築馬頭牆大宅院,全是他們帶着錢财、帶着營造法式、帶着大木做法,辛辛苦苦為子孫後代創造起來的生存空間。
這許多宏偉壯麗、氣勢豪邁的五花馬頭牆,暗含着皇親國戚、士大夫、大家族們從千裡之遙的北方奔來,從北方遼闊的高原奔來,從北方飛檐翹角的宮殿奔來,從北方森嚴壁壘的官邸奔來的秘密。
這些北方皇親國戚名門望族們,因為避難,因為逃荒,因為求學,因為拜師,因為觀光,因為在南方為官任滿留住,因為遠行路過等等等等原由,看中八婺大地的好山好水,看中八婺大地的物産豐富,看中八婺大地的四季平安,蔔宅定居下來。
因此可以用一句話歸納:似飛如躍的馬頭牆,内藏着他們選擇此地作為發子發孫發族所在的、我們婺派建築先祖們的内心獨白。
難道不是嗎?
他,與中軸定位、左右對稱、外形方正的婺派建築融為一體,由爾成為我們八婺大地先祖教育兒孫後代堂堂正正為人,響響亮亮處世的立體家書。
他,迎狂風,頂暴雨,不會低眉順眼事權貴,不會貪生怕死畏豪強。
他,有陳亮拔劍斬馬首,“男兒到死心如鐵”的果斷嗎?他,有宛如出身“一門雙柱國,十子九登科”之家的範浚留下“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的奇聞嗎?他,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無懼威脅和利誘的秉性嗎?他,有明代抗倭英雄軍事天才戚繼光,“東回地軸山河固,西擁天關宮阙尊”的威嚴嗎?他,似明代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垂垂老兮,因與魏忠賢不合而去職還鄉當農夫呢?
難道,不是嗎?
甯折不彎的馬頭牆,有時侯他很孤獨。
因為很多很多生于斯、長于斯的子孫們,由于工作忙、開會忙、學習忙、出差忙、賺錢忙,然後還有操麻将忙,打雙Q忙,健身忙而顧不上,于是生在屋中不知屋,壓根兒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怕千辛萬苦地立在人間,壓根兒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屈不撓地立在人間,壓根兒不知道他為什麼無時一刻不擺着橫刀立馬、整裝待發的架勢。
于是乎!隻好孤芳自鳴,隻好自我欣賞,隻得孤苦伶仃,隻得獨立寒秋,在風雨中苦度餘生。
難道不是嗎?
我想,答案不應該是肯定的。
因為五花馬頭牆,挺胸昂首在暴雨中,其實他是硬骨頭,大将軍。
因為五花馬頭牆,挺胸昂首在嚴凍時,其實他是領頭人,大勇士。
因為五花馬頭牆,挺胸昂首在明月下,其實他是真君子,大丈夫。
因為五花馬頭牆,挺胸昂首在豔陽裡,其實他是偉男子,大帥哥。
我們走近他,閱讀他,憐爰他,遲早有一天會了解他。
我們婺派建築的馬頭牆,定然可以成為八婺大地最具标志性特征的文化符号。
寫于乙巳年龍擡頭之日
"/>
2025-03-13 00:51:35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鍊接即将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