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02:34:25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鍊接即将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2024年10月,當普京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接過那張象征性的“金磚貨币”樣本時,面值一億的貨币設計上盤踞的中國龍與各國國旗元素,曾被外界視為金磚國家挑戰美元霸權的宣言書。
然而不到半年時間,俄羅斯總統特别代表鮑裡斯·季托夫卻在2025年3月明确表示:“金磚不需要統一貨币,而是需要自由兌換本币的技術手段。”
這種急轉彎式的态度變化并非心血來潮——數據顯示,俄烏沖突後俄羅斯對外貿易中本币結算比例已飙升至95%,但盧布彙率在2024年仍經曆了超過20%的波動幅度,這種劇烈震蕩暴露了單一國家貨币的脆弱性,也揭示出俄羅斯在推動貨币改革時的力不從心。
政治層面的考量同樣關鍵。
美國對俄金融制裁已凍結超過3000億美元外彙資産,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在俄烏和談中釋放的靈活性信号,讓俄羅斯不得不在“去美元化”的激進改革與地緣政治博弈間尋找平衡點。
這種現實困境在金磚國家中頗具代表性——印度在2024年與俄羅斯的石油貿易中,盧比結算比例僅占39%,顯示出即便在制裁壓力下,完全擺脫美元依賴仍面臨巨大阻力。
盡管統一貨币計劃遇冷,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進程卻在以更務實的姿态推進。
2024年擴員後的金磚國家經濟總量已占全球36.7%,超越G7的29.6%,這個龐大經濟體量正在催生多元化的貨币實踐。
中俄貿易中人民币結算占比在2024年突破65%,印度與俄羅斯的RuPay-MIR支付系統整合使跨境交易效率提升40%,巴西在2025年輪值主席國期間更是将本币支付系統列為優先議題,推動成員國間交易成本降低15%。
這些星火般的嘗試,正沿着區塊鍊技術和數字貨币的軌道,悄然構建着“去美元化”的新基建。
新開發銀行的數據更具說服力:截至2024年,該機構已批準超過340億美元項目貸款,并計劃到2026年實現1/3貸款以本币發放。
這種漸進式改革猶如金融領域的“農村包圍城市”,當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啟去美元化進程,當石油人民币結算量在2024年同比增長22%,美元霸權的地基正在被一點一滴地掏空。
數字人民币的跨境應用更展現了中國方案的優勢——2024年深圳前海試驗區數據顯示,數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到賬時間從傳統體系的2-3天縮短至60秒,這種技術突破正在重塑國際支付的遊戲規則。
統一貨币的暫時擱淺,與其說是挫折,不如說是戰略重心的調整。
就像當年歐元誕生前歐洲經曆的數十年的貨币協作,金磚國家現在需要的是在數字貨币、本币清算、支付系統等領域的深耕細作。
當巴西的外交官們讨論着人工智能治理與氣候金融合作,當俄羅斯的區塊鍊專家測試BRICS bridge支付平台,這些看似分散的努力,實則在為未來的貨币整合積累勢能。
這場變革中,中國角色尤為關鍵。
人民币在SWIFT系統中的份額已從2016年的1.68%升至2024年的4.5%,數字人民币試點覆蓋境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沙特用人民币購買中國軍工産品、伊朗用數字人民币結算石油的現實案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貨币的替代,更是一種新型國際金融關系的萌芽。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貨币格局的變革從來不是直線前進的。
19世紀英鎊霸權衰落過程中,美元同樣經曆了數十年蟄伏期。
如今金磚國家的探索,或許正處在類似的積累階段。
當季托夫強調“不需要替代貨币”時,我們不妨将其解讀為對現實階段的清醒認知——與其好高骛遠地追求統一貨币的空中樓閣,不如先築牢本币結算的地基。
畢竟,在美元仍占據全球外彙儲備61%份額的當下,任何激進的貨币革命都可能招緻強烈反彈。
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仍在繼續。
在聖彼得堡的金融實驗室裡,技術人員正在測試BRICS bridge的支付峰值;在孟買的證券交易所,盧比計價的能源期貨合約交易量環比增長18%;在深圳的數字貨币研究所,工程師們調試着跨境支付系統的毫秒級響應——這些看似零散的進展,終将在某個臨界點彙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之路或許道阻且長,但當35億人口的經濟體共同朝着一個方向邁進時,曆史的車輪注定不會停轉。
"/>
2025-03-12 02:34:25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鍊接即将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