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鍊和産業鍊無縫對接。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彙點,創新資源富集、創新勢能充沛,必須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精開’創新資源富礦,釋放創新勢能。”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傑才代表說。
“無縫對接,不是簡單地在創新鍊和産業鍊結構上‘咬合’,而是雙方從内涵發展上的‘相向而行’轉化為鍊條上的‘無縫連接’。”韓傑才代表指出,“這就需要雙方在認知上、行動上再提升一個層級。”
韓傑才代表認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着眼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刻把握自身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既同地方政府、金融資本有效協同,為推動科技創新向産業創新轉化創造優質的制度環境、政策條件和保障鍊條;又要因勢而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總結規律,圍繞未來産業所需,有組織地打造産業創新新範式。
高校如何做到因勢而謀、主動融合?韓傑才代表認為,要采取敏捷疊代方式開展科技創新,即通過産業真問題牽引,構建短周期、低投入、弱風險的科研攻關鍊集群,使科技創新活動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在實現“自我造血”的同時,進一步撬動産業端的新增投入,通過“小步快跑”不斷試錯,在布局形成的科研攻關鍊集群中迅速淘汰行不通、路不對、效能低的鍊條,提煉出一套最優創新鍊組合。
“近年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建立完善‘學科團隊+技術轉移中心+産業化區域平台’成果轉化工作機制,成立了哈工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僅過去一年,就有26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将哈工大科研優勢特色迅速轉化為機器人、商業航天、新材料等多個新質新域項目集群。”韓傑才代表介紹了哈工大近年來的一些有益探索,“這些高科技企業,或是打破國外壟斷,或是填補國内空白,都是立足當地、對标國際頂級水平的新生力量,一落地就迅速成為經濟‘增量器’。”
“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高校大有可為,也必将大有作為。哈工大将勇擔‘尖兵’使命,為強國複興偉業持續注入強勁動能。”韓傑才代表說。
(記者張士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