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馬晴茹)近年來,商洛市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深入開展産業強村、生态優村、鄉風潤村、黨建興村“四大行動”,産業發展聚勢增效、發展環境全面優化、配套設施明顯改善,先後榮獲全省村級黨組織标準化建設示範村、全省集體經濟示範村、全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稱号。 老庵寺村位于柞水縣下梁鎮境内,是全鎮海拔最高、距離最遠的行政村,也是脫貧攻堅時期的深度貧困村,當時基礎條件落後,産業發展薄弱,貧困發生率高達52%。近年來,通過持續發展木耳、香菇、中藥材、旅遊、民宿、光伏6大産業,村内産業形成了多元化、小循環發展局面,改變了以前村集體經濟産業薄弱的面貌。2023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5萬元,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72.6元。 如何讓特色産業成為“搖錢樹”?據介紹,老庵寺村堅持把發展産業作為富民強村的重要支撐,依托産業基礎、經驗技術和經營大戶等優勢,将香菇種植作為村級主導産業,以“能人帶動、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白龍産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流轉農戶閑置土地100畝,建成養菌棚87個、出菇棚100個,年種植香菇50萬袋,對外銷售菌包40萬袋。建設集分揀、包裝、銷售一體的香菇加工廠,實現了香菇種植全産業鍊式發展。 同步建成産業聯合體發展探索區、有機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區,發展天麻、芍藥、五味子等中藥材種植基地450畝、科管核桃700畝、養殖虹鳟、中華鲟等冷水魚50萬尾、光伏發電100千瓦,形成了“菌、果、藥、漁、光伏”等産業多元化、集群化、鍊條化發展格局,幫助700多名群衆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增收4500元,年帶動周邊村300餘名群衆就業,人均增收800元。 此外,還在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上下功夫,堅持景區化标準,整合行業部門項目資金3000萬元,大力實施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農房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整治“三大行動”,建成“四好農村路”5公裡,以民宿标準提升民居25戶,改造衛生廁所302戶,完成生活污水系統治理,實現了房屋提升、道路硬化、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四個全覆蓋”,讓綠水青山成為“新錢景”。 圍繞“水”字做文章,依托全縣最大的水庫資源,堅持立體化打造生态水系,建設生态河堤6公裡、濱水休閑區20000平方米、旅遊觀光步道12公裡,引進白龍山旅遊開發公司等旅遊龍頭企業6家,實施花溪谷、戶外露營等項目5個,建成休閑廣場2個、标準化停車場1000平方米,發展“湖畔人家”等精品民宿8家,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以上,戶均實現增收5000元以上。 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老庵寺村全面推行“黨支部+集體經濟+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老庵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陝西金柞水木耳科技有限公司、陝西秦領遠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農特産品深加工企業,培育壯大東升、谷子地等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盤活利用林地23000畝、土地1100畝、房屋85座,大力發展産業帶動型、鄉村旅遊型、資源開發型、資産盤活型聯農帶農經濟,帶動152名群衆在香菇産業鍊上務工,人均增收2600元。 同時,積極搶抓入選全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機遇,引導支持農戶發展農家小院、鄉村民宿、康體養生、農家樂、特色農産品銷售店等新業态,實現了群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增收緻富。
陝西這個村|如何讓特色産業成為“搖錢樹”?從“貧困村”到“十強村”的奮進之路
2025-03-13 03:07:14
鹹甯新聞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凡來源為"交彙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内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鄉村幹部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治報
江南時報
新蘇商
揚子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