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大博物館,每天都會迎來很多觀衆參觀。在衆多鎮館之寶前,人們紛紛駐足欣賞。 除了基本陳列展,各大博物館還會精心推出臨展,彙集全國各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 近年來,随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大博物館積極探索新形式,通過創新布展方式,增強“博物館體驗”。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沉浸式數字光影展結合了AR、AI等最新數字化呈現手段,給觀衆帶來獨特體驗。 殷墟博物館新館運用裸眼3D技術同一空間呈現杜嶺方鼎等20多件商代珍貴文物。在長沙博物館,觀衆可以在電子互動屏上用指尖觸碰虛拟的瓷器文物。 依托“文化+科技”“數字+文博”的深度融合,博物館等文博機構,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産品的供給,有力助推了“文博熱”的持續升溫。 随着博物館展覽内容與形式的不斷創新,文創産品正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将曆史元素轉化為觀衆喜愛的消費品,成為文化遺産與現代消費者之間的重要橋梁。 逛博物館看展的人數激增,博物館推出的各類文創産品也是“圈粉”無數。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成為文創産品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吸引着年輕人的關注。雙面神人青銅面具是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古老的文物在經過設計和調整後,賦予了它新的特質。 文創産品的熱銷帶動了文物本身的關注度,更大的釋放出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從展覽形式的突破到文創産品的創新,博物館讓收藏的文物“活起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拓展有着咖啡、美食等的生活場景,讓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創新融合。比如,人們可以品嘗一杯甲骨文咖啡感受殷商文化,文創蛋糕還可以通過手機來互動。 專家指出,博物館正在從單一的展示功能向多維度的文化體驗平台轉型。文博熱是一場傳統文化與觀衆的“雙向奔赴”。 長沙博物館副館長劉瑜介紹,文博熱的持續升溫,不僅體現了文化消費的旺盛需求,更加折射出社會對于曆史根脈的回歸和創新傳承的探索。
國潮更“新”潮!“文化+科技”“數字+文博”助推“文博熱”持續火爆
2025-03-15 07:01:51
鹹甯新聞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凡來源為"交彙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内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鄉村幹部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治報
江南時報
新蘇商
揚子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