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楓同志, 于2025年2月26日離世 |
 |
 |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25-03-11 19:43:50 來源:新華社 |
 |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内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資訊!
或許是上天的恩賜,他天生就對表演藝術有着别樣的熱愛。
7歲那年,家人為了更好的生活遷往了山東威海,從此,王楓的人生軌迹便離不開這片美麗的海濱之地。
少年時期的王楓,個子很高,相貌英俊,加之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讓他成為學校裡小有名氣的"大明星"。小品、話劇、朗誦,隻要與表演藝術有關的,他都樂在其中,尤其是獨立在舞台上的那份自信與從容,更讓同齡人豔羨不已。
轉眼到了1946年,19歲的王楓考入山東大學。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莊重的課堂理論學習與活潑的社團實踐活動并行。王楓毫無疑問加入了學校的話劇社,在那裡,他像朵盛開的鮮花,燦爛奪目。無論是舞台形體訓練還是聲音的運用,他都谙熟于心,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就在大家對王楓未來充滿無限遐想之時,黨的偉大号召卻讓他的人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47年,正值中國關鍵時期,為了趕在敵人前面先一步打垮反動勢力,王楓懷揣救國救民的壯志,毅然加入了魯南支前委員會。從一個戲劇愛好者到穿上軍裝、肩扛槍炮,這段轉變絕非易事,哪有選擇的餘地?就這樣,王楓在特種文工團開啟了人生的新征程。
一轉眼,王楓在文工團譜寫了兩年光輝歲月。擔任團員兼戲劇組組長的他,白天奔走在前線,為将士們注入正能量;夜晚燃燒最後一根蠟燭,就着搖曳的火光排演節目。
他們或在陣地狹小的掩體裡、或在顆粒未淨的廢墟上臨時搭建舞台。每當槍林彈雨後的短暫平靜,便是他們展現才華的最好時機。
王楓深谙把戰争故事用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能更好地增強軍心、統一思想。于是,在槍炮硝煙中,他創作并上演了一出出鮮活生動的劇目,如《天狼星閃耀》《前進的号角》等等,用實幹精神和藝術才華赢得了極高贊譽。1948年9月,從此誓死捍衛人民利益。
最終取得了勝利,國家走向富足,王楓也憑借自己的藝術才華和軍旅功績調入了東北電影制片廠。他以自己的骨子裡品質,開始了一段嶄新的電影之旅。電影事業就如一張白紙,等待他來書寫芳華。
進入電影圈後,王楓先後擔任了演員、副導演、導演等多個角色。從最初的《鋼鐵戰士》到後來的《女社長》,他出演的角色形形色色,或威武不能犯、或淳樸可親,每一個都活靈活現,赢得了觀衆的一緻好評。
王楓對軍人角色的诠釋可謂是出神入化。在1958年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上甘嶺》中,他出演了一位堅韌勇猛的三營長,用生動的語言和神态展現了這個角色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英雄品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4年,又一部反映的影片《董存瑞》問世,王楓在其中出演董存瑞的戰友王海山一角。全片中,他與董存瑞之間的那份戰地情誼堪稱經典,飽滿的人物内核與細膩的情感表達力盡顯其非凡的演技功底。
導演的道路也曾吸引着王楓,1959年他開始嘗試擔任副導演一職。首部執導作品是1976年現代京劇片《長空雄鷹》,緊接着又執導了《占領頌》等作品。作為導演,王楓擅長從細節入手,将人物的内在世界刻畫得入木三分。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1979年的劇情片《閃光的箭》,它生動再現了一支地下武工隊在戰争年代用最原始的方式為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王楓巧妙運用影像語言,展示了工人階級頑強不屈、自力更生的精神。
這部影片的拍攝曆時4年,王楓深入工廠車間采風,和工人打成一片,為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下了功夫。影片上映後轟動一時,被譽為反映工人階級英雄主義的經典之作。它高度概括了鬥争的意義,令觀衆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啟迪與教育。
直到1988年,王楓才從長春電影制片廠光榮離休。98年的壽命,其中近40年時光是與電影這位貼心知己攜手共度。從軍人到戲劇家,再到影視表演藝術家,王楓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谛。
他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對人民的赤誠熱忱,展現了一位藝術家應有的風範。他矢志不渝為人民服務;作為藝術家,他潛心筆耕勤奮創作,用作品歌頌年代的英雄氣概。
正是憑借對理想的堅持與對事業的忠誠,他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就如《閃光的箭》中所言:"在那黑暗混沌中,有一束光芒時而閃現。"
王楓同志就是年代萬千光芒中的一道耀眼光輝,即使在他離世之後,這束光芒也将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