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11月26日,記者走進北京金融法院審判庭,采訪了丁宇翔法官的現任和曾經的6位庭室成員。他們親切地稱丁宇翔為“丁庭”“主心骨”“大家長”。在與他們的對話中,記者感受到冬日裡的陣陣暖意。
吳銀嬌:出具勝敗皆服的文書,是我最大的心願

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有6個審判團隊。2024年至今,丁宇翔任該庭庭長以及審判團隊的法官。吳銀嬌在丁宇翔所在團隊當法官助理。
01天生法律人
吳銀嬌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中院)工作時,就擔任過丁宇翔團隊的法官助理。
“丁庭是特别自律的一個人,他會把工作、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後來,我發現,丁庭是一位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領導,他尊重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化發展。你跟他探讨問題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這是我的領導,而是大家能平等對話、一起攻克難題、把案子盡快地往前推進的團隊。”吳銀嬌說。
在吳銀嬌的眼中,丁宇翔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他把很多的情緒放在内心深處,自我消化,從而将時間用到了有效處理問題上。
對于丁宇翔而言,鑽研法律問題是一種放松,也是他的人生樂趣。即使工作再繁忙,也阻擋不了他學習的熱情。前不久,他在《人民司法》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有媒體報道稱,丁宇翔是“天生法律人”。對此,吳銀嬌十分認同。
吳銀嬌說:“因證券市場受政策或經濟形勢影響變動比較大,丁庭時刻關注這些前沿問題,因而他能敏銳地給團隊成員建議,不遺餘力地給大家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大家形成學習氛圍,進而對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深入研究。丁庭是一個特别純粹的人,但凡你問他專業上的問題,他都知無不言。你有可能需要的是一個點,但他可以給你一個面。他始終站在當事人‘如我在訴’的角度考慮問題。”
02一份改變人狀态的判決書
至今,一份涉及名譽權的判決書依然讓吳銀嬌銘記于心。在這起案件中,女方聲稱男方婚内出軌及有私生子,并将男方的情況以郵件的方式發送給男方所在單位的領導。男方以女方侵犯他的名譽權為由,将女方起訴至法院。一審時,由于女方未能提交相關證據證明男方存在婚内出軌及有私生子的事實,一審法院判決侵權成立。女方不服一審判決,選擇了上訴。案件被分到了還在一中院工作的丁宇翔手裡。記得在組織詢問談話時,這名女方當事人蓬頭垢面、精神頹廢。後續也是巧合,女方找到了男方在婚姻存續期間與第三者在老家辦理婚禮的視頻。針對私生子的情況,丁庭也帶着團隊成員去孩子出生的醫院确認其父母的信息、孩子的出生時間等,最終确認在婚姻存續期間,第三者已經懷孕,并在男方離婚後2個月,生下了孩子。由于在二審期間有了新的證據,丁庭對這個案件進行了改判。過了兩三個月,女方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給我們團隊送來了錦旗,并說:“謝謝丁法官,我看到這份判決書,感覺有人是能夠理解我的,我感到生活是有希望的。”
“我覺得一份判決書能改變一個人的狀态。這是一份感動,亦是一份職業的尊榮感。”吳銀嬌說,“丁庭這份判決書寫得很感人,入情入理。這份判決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作為普通人的某某在上述諸多并不順遂的事情發生後,使用不滿情緒的言論發送郵件,并不明顯違背一個正常人在此種情況下的合理反應,甚至是遭受婚姻失敗打擊之下的正常反應……另外指出,婚姻破裂雖然遺憾,但對于感情基礎确已喪失的雙方則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因此,當事人應理性面對婚姻的失敗,避免在離婚後通過郵件、短信或其他方式幹擾對方工作(和)生活。’一份判決書寫到這種程度,就是勝敗皆服。”
03站在司法實踐前端
2024年,新“國九條”(編輯注:《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發布後,在北京金融法院院領導的指導下,丁宇翔帶着團隊,對上市公司退市疊加證券欺詐可能引發的資本市場不穩定因素展開了調研,提前研判相關的風險。
此前,在新《證券法》實施以後,丁宇翔的團隊也預判受理域外投資者保護訴訟的相關問題。
“我們不是被動地等案件進入法院,而是提前研判有沒有訴訟風險點。當國家有新的政策或法條進行了修改,對證券市場産生影響的時候,我們會提前預判相關訴訟會不會進入法院,會涉及哪些新領域的法律問題。丁庭帶領我們站在(司法)實踐最前沿,提前研判案件的發展趨勢。當真正發生類似案件,我們已經提前做好準備了。”吳銀嬌說。
快問快答
法律與生活:
您能介紹一下自己未來的職場規劃嗎?
吳銀嬌: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盡力把工作做好,曾經就是我的目标。然而,當你耳濡目染地跟着這麼一位優秀的領導,抛開領導職務,他是這麼優秀的一位法官。(我)就感覺,成為一名法官是一件很有自豪感的事情。每當出具一份有分量的(法律)文書,把事情說清楚,用生動的文字展現法言法語,讓當事人滿意且理解這份判決,服判息訴,進而能夠改變當事人的生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我也想成為這樣一名優秀的法官。
曾巧藝:兜兜轉轉,我的“帶教師父”又回來了

曾巧藝是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法官助理。2013年,曾巧藝畢業進入一中院工作,在宣傳部門工作的她選擇的“帶教法官”是丁宇翔。
彼時,丁宇翔是一中院民二庭的副庭長。他嚴謹的專業态度和細緻的工作作風給初入職場的曾巧藝“打了樣”。
“丁庭在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眼裡,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知名法官。”曾巧藝說。
01将百姓合法權益放在首位
讓曾巧藝内心頗受觸動的是丁宇翔審理的一起有關噪聲污染的案件。丁宇翔作為這起案件的二審法官,他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住在這樣一個有噪聲的房子裡面,隻是因為鑒定沒有超出國家的标準,我的訴訟請求就沒有得到支持,我能否接受?”
曾巧藝表示,當年這起噪聲污染案在法律上沒有明确的規定,屬于前沿領域的問題。
如果要對一審判決改判,就必須有非常強有力的佐證。為此,丁宇翔申請了專家證人出庭。
“(我)能感覺到丁庭在這個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既有為當事人權益考慮的基礎面,也有在法律上不斷地精雕細琢完善說理的專業面。”說到此處,曾巧藝充滿欽佩之心,“他始終是把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經此一案,曾巧藝更清晰地看到了一位優秀法官應該具備的素養。她說:“我當時雖沒在審判庭工作,但我向往到審判庭工作。我希望将我所學的法律知識變成維護人民群衆的合法權益和堅守法律正義的工具。”
後來,曾巧藝到北京金融法院從事審判工作。2024年,丁宇翔調到她所在的審判第二庭任庭長,她特别開心。
“兜兜轉轉,我的‘帶教師父’又回來了。”曾巧藝很珍惜現在能夠跟随丁宇翔繼續學習的機會。
02一個人就是一個百科全書庫
丁宇翔給團隊成員的感覺是,隻要他在,團隊就有了主心骨。
無論在裁判思路上,還是在一些新問題的處理上,丁宇翔在他所涉獵的知識裡總能迅速找到一些跟他能夠對症的内容。即使是第一次碰到的“疑難雜症”,在聽到相關案情後,他也能迅速捕捉到案件與法律的關鍵點。
“涉及金融類案件的法規政策特别多,内容往往非常零散且龐雜,但丁庭總能快速找到相關證據,讓人感覺他像是一個‘百科全書庫’。法律這個行業,随着國家的快速發展,會不斷湧現出新的法律問題,尤其是金融法官更要跟上國家發展的腳步,不斷創新解決問題的方式。丁庭圍繞着他所關心的領域和專業,始終保有一份持續的熱情——我一定要把它弄明白,未來,我對它有一個什麼樣的預判。丁庭雖然有很多榮譽,但當你真正跟他相處之後,你能感覺到每一份榮譽和成就的背後,是他所做的每一個細節的累積,是一步一步踏實做事的‘腳印’。他真的是幹一行愛一行,從傳統民事糾紛,到精耕新類型金融糾紛,隻要在他奮鬥的審判領域,他都能夠深入進去,而且能夠做出自己的成績,這點也是令我們非常佩服的。”曾巧藝說。
03激發全隊幹勁
“對于很多新出現的法律問題,或者是案件涉及衆多當事人,有人的第一反應是畏難,‘這事我可能幹不了’,或者‘這個事太複雜了’。然而,丁庭勇于承擔這些最困難的問題,包括作為金融法院的‘1号案’,這個重任落到了當時丁庭所在的審判第一庭,他願意扛起壓力。雖然這個案子的承辦人是另外一名法官,但是他作為合議庭的成員,深度參與案件的審判。庭裡的大案、要案,無論是給庭裡的任何人,丁庭都會給大家‘托底’,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作為庭長,其實他完全可以分散這些壓力。然而,不管是丁庭在審判第一庭,或者是到審判第二庭,這些難案背後都能看到丁庭的身影。他深度參與這些案件的審理,始終做好大家的‘背書人’。所以,我們對他的敬佩,除了包括他的專業以外,更有他這種擔當的精神。我覺得,遇到這樣的領導,任何一個團隊都會非常有幹勁。因為他能激發團隊成員幹事、創業的動力。”
曾巧藝回憶說,2024年有一起涉及千餘人的平行案件到了審判第二庭,丁宇翔反複與負責該案的團隊成員說:“這是全庭的工作,這不是你們一個團隊的工作。如果你們遇到困難,全庭的法官、法官助理都可以給你們幫忙。”丁宇翔的話,讓負責這起案件具體工作的曾巧藝瞬間有了攻堅克難的勇氣。
丁宇翔是庭室的主心骨,也是“大家長”。一方面,丁宇翔會盡可能多地讓不同類型的法官助理參與到不同類型(比如,撰寫調研、信息、宣傳稿件、司法建議)的工作中,讓大家有更多施展才華的平台;另一方面,丁宇翔通過日常相處,讓每個人在其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丁庭對我們很用心,他會定期給我們布置一些任務,讓我們去努力完成。這些工作像是‘量身定制’的,會考慮我們每個人擅長的領域。這樣,我們喜歡又有動力去做,做出好的成果,得到的反饋又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我們不會認為這是任務,而是領導給我們展示自己的平台。因此,我們也會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會盡自己所能做好這件事情。”曾巧藝談及自己的感受。
丁宇翔對曾巧藝職業生涯的規劃、讀博的情況都非常關注。讓曾巧藝感動的是,“任何對于你個人來說重要的事情,你的領導都有關注”。而且,考慮到曾巧藝有寫博士論文的壓力,作為領導的丁宇翔會站在她的角度考慮實際問題。
曾巧藝感慨道:“哪怕丁庭自己要多花點兒時間,多承擔一些工作,他都盡可能地不讓他的團隊成員陷入焦慮的情緒中。”
快問快答
法律與生活:
未來,您想做一名什麼樣的法官?
曾巧藝:
我希望做丁宇翔法官這樣的法官。這不僅僅是我,也是我們庭室所有法官助理努力的方向。丁庭最讓我感動和學習的地方是,他作為法官從來沒有放棄任何一次維護老百姓合法權益的機會。對于他而言,每一次努力和嘗試,都至關重要,他會全情投入。這是我們未來做法官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
我雖然從事審判工作時間不是很長,但我深刻地感受到,判決書雖然隻是紙面上的文字,但對于每一個當事人來講,代表的是真金白銀。有些當事人在生活上有具體的困難,當事人早一天拿到錢和晚一天拿到錢,對于他們來說,是有很大區别的。每當能夠幫助當事人解決實際難題,我就很有成就感。
馮海瑞:身邊有專業“大咖”,不慌

馮海瑞是審判第二庭的法官助理。他回憶說,自己第一次見到丁宇翔是201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當年,丁宇翔作為優秀博士畢業生代表在大會上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給碩士畢業的馮海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一中院實習的時候就聽過丁庭的名字。當時,他就享有盛名,可惜沒有見過面。在畢業典禮上,聽到丁庭富有深度又有幽默感的經驗分享後,我受益匪淺。當天,我還主動和丁庭合了一張影。”馮海瑞說。
後來,馮海瑞進入北京金融法院工作。而丁宇翔從審判第一庭調到審判第二庭工作。這時,他就有了和丁宇翔進一步學習和共事的機會。
讓馮海瑞佩服的是,丁宇翔平常的工作很忙,他還能利用瑣碎的時間寫出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論文。他曾向丁宇翔詢問學習的竅門,丁宇翔分享了他在地鐵上收聽由專業論文轉化為語音音頻的學習技巧。
前一段時間,馮海瑞在整理有關樂視網案件的資料時發現,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網友對這個案子的裁判文書有着非常高的評價——網友認為,這份判決書具有裡程碑意義,他們從諸多方面分析了裡程碑意義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這對于素未謀面的法官是一種肯定,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專家型法官的水平。
“丁庭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知識儲備特别深厚,對于法條能信手拈來,給出最專業的建議。判決書上需要加上哪條法律規定,他能直接說出第多少條更為合适。”馮海瑞說,“遇上疑難複雜的問題,身邊有專家‘大咖’來請教,對于我們金融法院的青年幹警來講,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當記者讓丁宇翔介紹他的學習方法時,他說,自己在具體的案件審判過程中,一般通過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的梳理,大緻确定請求權基礎,從中找到案件可能需要适用的法律規範。然後,再通過對對方當事人的抗辯意見的梳理,歸納雙方的争議點,從而進一步精準定位需要适用的法律規範。
張馨心:一份無條件的信任讓我收獲果敢的自己

2024年3月,張馨心從北京金融法院其他庭室調入審判第二庭當内勤。
“賦能”是張馨心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得頻率最高的詞語。
起初,剛休完産假回到工作崗位的張馨心不敢相信自己能進入丁宇翔的團隊工作。對于内勤這份工作,她害怕自己能力不夠,甚至有些忐忑。丁宇翔觀察到張馨心的顧慮,常常鼓勵她說:“不要害怕,有不會的或是推進不下去的工作,随時找我……”這些話給了張馨心強大的心理助力。那句“沒事,你先幹”,讓張馨心心裡有了底。
工作一段時間後,張馨心了解到,有人不太放心讓她當内勤,但丁宇翔認為,張馨心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這份信任一度讓張馨心淚如雨下。這份認可,也推動張馨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管工作遭遇怎樣的困難,她都有勇氣面對。
“雖然和丁庭共事時間不長,但是通過跟他工作給我的那種力量感,讓我更加自信了,讓我能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張馨心講述,在内勤工作中,要完成一份難度系數較高的報告,她都不相信自己能寫得了。最終,在丁宇翔的指導下,張馨心完成了這項工作。當一個個數據梳理總結成表格,以可視化的内容呈現出來,她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讓她對未來持有更大的期待和抱負。
張馨心坦言,在審判第二庭當内勤的日子,是她工作成長最快的時期。在這段時期,她對工作的規劃更清晰了,學到的知識更多了,工作學習的動力更強了。
法院的工作節奏比較快,每個人的身上都擔負着責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作為新手媽媽的張馨心還肩負照顧孩子的家庭事務。讓張馨心感動的是,丁宇翔在安排工作的時候,能體諒她的難處。
“丁庭自己很忙,卻關照到每一個人。他怎麼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做這些事情?其實,他自己承擔了很多,他把瑣事默默地做了。我上次寫的那份報告,已經達到自己的極限了。丁庭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對這份報告進行了修改。我向丁庭要了定稿,我發現改動的地方特别多。在查看這些改動的過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短闆在哪裡,讓我從中不斷地學習,充盈自己。”
耿瑗:身後的他給了我獨當一面的勇氣

耿瑗原是丁宇翔的得力幹将,現任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一庭的法官,她是新晉青年法官中的表率。2021年至2023年,丁宇翔曾在審判第一庭任庭長。
01丁庭的親和力讓當事人更為信服
當記者問耿瑗從法官助理到法官跨度上的感受時,耿瑗表示:“從法官助理轉變為法官,需要心理建設。以前做助理,最大的底氣是你的法官,所有不會的問題都可以問法官。當法官助理時,我的内心很踏實。等到有一天,我這株小樹苗慢慢長大成一棵樹時,作為法官的你也得給自己的助理一個依靠。最開始,(我)對案件的把握會比之前做助理的時候更為謹慎,也會把‘傳幫帶’的精神放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問題,我會想,假設是我的師父(丁宇翔)在做,他會‘怎麼想、怎麼做’。”
從耿瑗的視角上,她把師父丁宇翔當作标杆。耿瑗在做法官助理時,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她向丁宇翔求助:“丁庭接過電話,就開始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他對當事人的這種調解,會讓當事人覺得這個法官完全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處理和思考問題。雖說我們法官助理提的方案和最後調解成的方案是一樣的,但丁庭的親和力讓當事人更為信服。”
02判決結果的“守關人”
法院的閱核制度需要庭長對全庭法官的文書把關。記得有一次,庭裡的一位法官按照傳統的審判思路書寫了一份判決書并提交系統。丁宇翔在看文書的時候,馬上反饋了有關執行的最新規定。
聽到這一規定,庭裡的其他法官也一頭霧水。他們馬上與執行法官溝通。對方反饋,這是剛出台且非常冷門的規定。根據最新的執行規定,這份判決書的結論會掉轉。如果沒有丁宇翔的把關,案子按照老思路處理就是錯案。
由于閱核量大,丁宇翔到月底會支個行軍床,在法院連軸幾天看文書。“他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甚至有些苛刻。他不允許自己沒認真看某個判決,就在系統中點‘通過’。我們之前發給他的圖片新聞,他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和改,更不用說那些大的調研課題。等到你拿到一個全紅的修訂版本文稿時,自己心裡是慚愧的,但又會覺得欣慰,因為領導不厭其煩地在帶着你一點一點地進步。和丁庭共事,心情特别舒暢,哪怕周末加班都甘之如饴。丁庭是不給周邊人精神内耗的,你會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腳步,願意為團隊付出,會覺得這件事是我自己要這麼做,不能是我拖了進程。”耿瑗談及自己師父的魅力所在。
耿瑗進一步介紹:“如果說我們剛入額的法官相當于普通醫師,丁庭就屬于特需專家,當事人能挂到他的‘号’會很開心。丁庭最厲害的點是他對完全陌生的領域,也能用很短的時間掌握這個領域的核心問題,并且還能把這個領域裡發現的問題變成一篇篇文章。丁庭的辦案思路不是就案辦案,而是要深度參與到金融市場的規範和治理,他要規範行業裡的一些亂象,給行業以健康的指引。前兩天,我承辦的一個案件經調解結案,當事人給我送了錦旗并說:‘耿法官,我們很慶幸這個案子能分到你的手裡。’當事人的話,對我是一種肯定。我感受到他們對我辦案質量的認可。我們其實都在跟着丁庭的腳步往前走,雖然達不到他的100%,能達到10%,我覺得也夠用了。”
03難忘場景:身後的無形支撐
2024年的金融街論壇年會,北京金融法院參與承辦“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金融法治保障”平行論壇,該論壇有外籍嘉賓參加。北京金融法院将與外籍嘉賓翻譯溝通的工作交給了耿瑗。
盡管前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考慮到金融街論壇有很多國家級、市級領導參加,這讓接受這份翻譯工作的耿瑗擔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夠精準。
在會場上,耿瑗順利地完成領導和外籍嘉賓溝通的翻譯工作。
會後,耿瑗聽到一位同事跟她講,她在做翻譯時,丁宇翔站在她身後看她的神情,像極了一位老父親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女兒。
耿瑗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提及聽到同事描述的這一場景,她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丁宇翔站在那裡,傳達的那份支撐的力量,讓耿瑗久久難忘。
在耿瑗的内心深處,丁宇翔不僅僅是言傳身教帶她成長的師父,還是她在懷疑自己時給予自己肯定的親人。
不管是法官助理,還是成為法官,在丁宇翔的視線中,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包容與力量,這是她獨當一面做法官後少有的感受。
王新子:哪怕我是一名書記員,我也要做得更專業

王新子是丁宇翔在審判第一庭任庭長時的書記員,她也是庭裡的内勤。
在王新子的印象中,丁宇翔總是不停地拿出他的筆記本,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工作。外出工作在車上,丁宇翔還在敲擊鍵盤寫判決。有的同事問丁宇翔:“您不暈嗎?”“我要不暈,我早寫完了。”丁宇翔笑着回複。
01那些“拍案叫絕”的瞬間
在證券代表人訴訟案件的專家談研讨會上,一些專家提到的文件,丁宇翔在開會讨論時就能把那些文件的精神精确地說出來,這讓在場的專家學者欽佩丁宇翔的專業程度。
在丁宇翔承辦的一起案子中,涉及兩個自然人,這兩人是夫妻。女方能聯系上男方,但一直說聯系不上。等團隊到外地給女方家送達文書時得知,男方前一天就在家裡。對此,丁宇翔特别生氣,他心中的公平正義讓自己絕不能姑息這樣的事情,他當即給對方開出了罰款通知書。
在另一起案件的庭審上,被告想以管轄為由拖延時間,丁宇翔當庭把完整的法條背出來,震懾并戳穿了被告的意圖。
02“我要在我的領域做得更專業一些”
丁宇翔讓人有信賴感,他從來不會說自己遇到哪些困難。年底結案時,丁宇翔對王新子及同事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吃了沒有?我給你點外賣。怎麼回家?我給你打輛車……我覺得,家人都不一定能做到這個程度。每當這個時候,大家心裡都暖暖的。在這樣的氛圍裡工作,本身就很幸福,大家每天都開開心心地上班。丁庭特像我們的‘大家長’。以前,在我們庭,大家在一個屋子辦公,有一個闆子上寫着那陣特别流行的網絡語‘藍瘦香菇’(編輯注:藍瘦香菇語義為難受想哭),底下标着‘努力幹’。丁庭帶着院長來庭裡參觀的時候,參觀者看到我們寫的這段話,丁庭笑着向他們做介紹。丁庭知道大家的結案壓力大,想找一個宣洩的方式,他希望大家在相對輕松的氛圍裡工作。”講述這些時,王新子的嘴角洋溢着微笑。
在這樣的工作氛圍裡,王新子坦言,自己願意主動幹更多的活兒:“拿文書上網這件事舉例,大家不太會計較每個人平均要上網幾篇(判決的工作量),如果我最近月底沒什麼結案任務,我就多上傳幾篇(判決)。整個庭室都是這樣的氛圍,大家都願意去分擔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隻要是為團隊好,為大家好,我就喜歡去做這件事情。”
王新子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由衷地說:“有丁庭這麼一個榜樣,哪怕我隻是一名書記員,我也應該在我的領域做得更專業一些。”
供稿:北京金融法院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黃勝春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