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綜藝節目的激烈競争中,《種地吧》《燃燒的月亮》《田間的少年》等多檔農業題材綜藝節目如一匹黑馬,在大屏小屏上異軍突起。從最初的小衆探索,到如今收獲廣泛關注,這類綜藝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在内容、形式、受衆情感等多方面精準發力的成果。
《種地吧》将于2月28日起播出。這檔節目中,10名年輕人暫别城市的繁華,拿起農具投身到142畝土地的勞作中。在近200天時間裡,他們從春種到秋收,全程參與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将一粒粒種子培育成豐收的果實。這份對農業生産過程的真實記錄,讓觀衆真切體會到泥土的厚重和勞動的意義。觀衆們看着年輕人從農事“小白”成長為熟練的新農人,在烈日下揮灑汗水,收獲時滿臉喜悅,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綠色的田野。這種真實的力量,是農業綜藝打動人心的根基。另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的綜藝《燃燒的月亮》,通過獨特視角,展現女性在農業領域的探索與成長,令人耳目一新。節目在招募女嘉賓時收到上萬封簡曆,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又如《田間的少年》,第一季中少年們承包收購站、采摘和售賣柑橘,為當地果園農戶增收貢獻力量;第二季裡他們學習茶葉知識,體驗茶民生活,推廣信陽茶葉。《島嶼少年》将13位不同背景的少年彙聚在福建福鼎嵛山島,他們為了建設島嶼不斷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向遊客征求建議、與島民深度交流等方式,完善對島嶼文旅發展的設想,提出相應提案。《令人向往的種豆》圍繞種植展開,讓嘉賓體驗種豆等農業生産過程。《山水間的家》在展現鄉村生産勞動的同時,融入對鄉村文化、民俗民情、曆史内涵的關注,帶領觀衆領略田園美景和自然韻味,聚焦中國鄉村的發展變遷……
縱觀這些節目,除了對農業生産的呈現,農業綜藝還在不斷探索跨界融合。“農業+美食”的組合,讓觀衆在了解農産品種植的同時,品嘗到鄉村美食的獨特風味;“農業+文化”深入挖掘鄉村的民俗文化、傳統技藝,讓古老的鄉村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農業+科技”展現了現代農業的魅力,無人機播種、智能灌溉等新技術的應用,讓觀衆看到農業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比如在《出道吧!科技小院》中,就記錄了嘉賓們與古生村科技小院師生一起體驗垃圾分類、農業種植、環保監測等活動,助力農民增産增收的真實故事。科技小院的學生們運用專業知識,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将農業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文化相結合,既解決了實際生産問題,也讓觀衆大開眼界。
對于觀衆而言,農業題材的綜藝節目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為觀衆提供了一方甯靜的田園,農業綜藝中的舒緩節奏、安甯氛圍,為他們提供了短暫逃離喧嚣的機會;同時,這些節目也讓年輕人更了解農業和鄉村,縮小了城鄉之間的認知差距。另一方面,農業綜藝也展現出巨大潛力,《種地吧》的“十個勤天”組合通過直播電商賣貨,将節目中的農産品推向市場,吸引了大量粉絲。不少節目創作者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打造鄉村綜藝IP,帶動鄉村旅遊、農産品銷售等産業發展,為鄉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當然,農業綜藝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如何在保持真實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節目形式,避免同質化;如何更好地平衡娛樂性與教育性,讓觀衆在輕松觀看的同時,真正學到農業知識和鄉村文化;如何進一步深化與鄉村産業的融合,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農業題材綜藝已經成為綜藝市場的一股新興力量。它們以獨特的視角、真實的情感和創新的模式,為觀衆打開了一扇了解鄉村的窗口,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視角新活力。未來,期待這些綜藝能夠繼續深耕土地,挖掘更多鄉村故事,讓鄉村的魅力通過屏幕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