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猛漲之後,近日,受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黃金價格出現了近年來的單日最大跌幅,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這一結果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過去一年世界黃金産量、需求量如何,回顧我國黃金在找礦、開采等方面有哪些新的亮點,未來黃金走勢如何,記者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中國黃金協會等多家機構發布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供需呈現兩旺
消費是帶動價格上漲的先決條件,民間有雲“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國際地緣沖突持續加劇,成為了黃金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黃金從首飾成為了全球财富保值和避險的新工具。2022年11月份以來,金價呈現持續上漲态勢,屢次刷新曆史新高。Wind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國際金價(以倫敦金現價格為例)分别上漲13.16%、27.23%,在2024年金價更是40次刷新曆史最高紀錄。截至今年2月17日收盤,年内國際金價漲幅也已高達10.46%,并在2月11日再創曆史新高,報2942.71美元/盎司。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數據,黃金需求總量1297噸,2024年全球黃金年度需求總量(包含場外交易)達4974噸,創曆史新高。其中,2024年四季度全球黃金投資總需求量為344噸,同比大漲32%;2024年全球黃金投資需求同比增長25%,增長至1180噸,創四年來新高。
再看我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中國黃金市場回顧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四季度,中國金條和金币投資需求達84噸,較三季度環比躍升35%。2024年投資總需求高達336噸,較2023年增長20%,實現自2013年以來最強勁的年度表現。
需求端的火熱,帶來了産業端的升溫,黃金産量在需求的帶動下節節攀升。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4年黃金供應總量同比增長1%,達4975噸,創曆史新高;其中,金礦産量為3661噸,同比持平;回收金總量為1370噸,同比增長了11%,金礦産量和回收金的增長共同推動了黃金供應總量的增加。

另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國内原料産金377.242噸,比2023年增加2.087噸,同比增長0.56%,其中,黃金礦産金完成298.408噸,有色副産金完成78.834噸。另外,2024年進口原料産金156.864噸,同比增長8.83%,若加上這部分進口原料産金,全國共生産黃金534.106噸,同比增長2.85%。中國的黃金産量過去三年在穩步上升:從2022年的372噸到2023年的375噸,再到2024年的377噸。
保值屬性越發凸顯
根據以上數據,我國每年的黃金需求量達到300餘噸,而且每年均呈現向上遞增的趨勢,這麼多的黃金都用在什麼地方了?

首先,受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局勢不确定因素持續增加的影響,黃金避險保值屬性凸顯,投資者紛紛将目光投向金條等具有投資屬性的黃金産品,以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以投資類為主的金币、金條成為了近兩年黃金消費的一大熱門。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2024年我國黃金消費量為985.31噸,金條及金币的消費量則大幅增長了24.54%,黃金首飾消費量同比下降了24.69%。
“黃金首飾消費下降,主要是因為高金價對消費造成明顯壓制,黃金珠寶市場整體疲軟,面對高金價,民衆觀望心态持續加重。”黃金飾品龍頭企業上海老廟黃金華北地區首席銷售代表王衛玲向記者坦言。
高金價抑制了金飾需求,投資型黃金消費與首飾型黃金消費此消彼長,受金價持續走高的影響,首飾類用金的消費“跌跌不休”。2024年四季度,全球金飾消費總量同比下降12%至547噸,2024年全年消費量下降了11%至1877噸;中國市場金飾需求總量為479噸,同比降幅達24%。

“這種消費結構的變化,反映出在複雜國際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對于黃金功能需求的轉變。”有行業内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
除了以上,近幾年伴随着工業與科技的發展,黃金在電子器材、高端裝備上的應用也在與日俱增。2024年四季度對黃金的需求量達84噸,人工智能(AI)和電子産品用金量的小幅增長,帶動了全球2024年全年科技用金需求總量達326噸,同比增長7%。科技行業迎來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
物以稀不一定為貴
從當前來看,我國每年的用金需求可達300餘噸,我國的資源家底如何,探采量可否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黃金行業在資源勘探、生産加工、市場消費等多個環節呈現出獨特的發展态勢,不僅在産量上穩步提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也取得豐碩成果。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24年我國新一輪金礦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重大進展。地質找礦工作者聚焦膠東、秦嶺、上揚子西緣等重點成礦區帶,圈定找礦靶區47處,提交區塊建議35處,拓展了金礦找礦範圍,深化了對全國金礦成礦規律的認識。山東膠東半島、甘肅的寨上、内蒙古的哈達門溝等一批黃金重要礦體被發現,尤其是山東膠東地區新增金資源量581噸,繼續奠定其世界第三大金礦區的地位。湖南在萬古金礦田地下2000米以上深度地層發現超40條金礦脈,金品位最高達138克/噸,探礦核心區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0.2噸。
在開采方面,當前我國是世界黃金開采産量最多的國家,已連續17年保持世界第一。自動化鑿岩台車、無人運輸礦卡等大型化、自動化設備的技術相繼成熟,開采效率不斷得以提高,有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黃金産量僅有4.073噸,2007年我國黃金産量達到270.491噸,首次超過南非,躍居世界第一,2016年達到曆史最高點産出453.486噸。

既然儲量與産量都在日益提高,按照“物以稀為貴”的經濟規律,下步黃金是否就會出現白菜價?有專家表示,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首先黃金具有戰略屬性,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穩定本國貨币,保持經濟平衡的重要手段;其次,儲量不等于産量,一個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金礦從開工建設到投産至少需要5-8年時間,采礦用地補償、裝備人工成本、各種稅費等需要數十億元的投資。
就算礦山已經建成投産,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金礦,品位(含金量)一般在10-15克/噸,一兩黃金需要從幾百米的井下,運出數十噸的礦石,出井後的礦石還需要經過破碎、磨選、水選、藥選、冶煉等多達數十項的工藝後才能進入市場。有專家在會議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綜合每克黃金的開采成本在300元左右,這僅僅是開采成本,前期的勘查找礦階段除外。

展望2025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國際局勢不确定因素依然偶發、多發,黃金保值的屬性将愈發凸顯,世界經濟持續緊縮、貨币貶值,人工裝備等成本持續走高,給企業生産帶來壓力。綜合來看,這些因素将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黃金市場,對我國黃金産業的生産、消費和投資等環節都将産生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