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題:探索知識産權創新工作上海有這些嘗試
新華社記者宋晨
2024年,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上海市這項數據達57.9件,并連續四年在全國知識産權保護工作考核中保持優秀等級。上海市是如何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産權保護高地?國家知識産權局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我們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上海市知識産權局局長芮文彪說,上海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知識産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構建多層次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
芮文彪介紹,通過深入開展“存量專利”盤點盤活,4.3萬餘件專利進入國家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累計轉化7600餘件。
“近年來,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先後出台多輪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行動方案,實施成果賦權、單列管理等一系列專項改革,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翟金國說。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的科研機構知識産權類技術合同成交數為6773件,較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發布前增長21%。
芮文彪介紹,上海市多部門聯合出台知識産權金融工作系列政策,建立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風險“前補償”機制和“保證金”制度,在全國率先推出知識産權交易保險等金融新産品。
此外,上海市還探索“中低價交易、高頻次流轉”的“專利超市”,支持餓了麼等企業探索專利開源新模式,推出國内首批通過全國技術要素市場公開挂牌的開源專利。
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芮文彪介紹,上海市持續加強全國首批專門知識産權法院“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專業化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基層法院知識産權案件管轄全覆蓋。
“上海市創新設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先導産業知識産權保護專業委員會。”芮文彪說,同時出台專門實施方案,建立市區兩級行政裁決工作體系。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黎淑蘭介紹,該院加強關鍵技術領域創新成果司法保護,2024年共審結侵害發明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領域侵權糾紛案件5272件。近年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典型案例,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
芮文彪表示,上海市近年來持續加大外資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連續四年組織開展外資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專項行動,累計辦理涉外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65件,查處涉外商标侵權違法案件1200餘件。
“通過構建市區兩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體系,發揮行政裁決效率高、成本低、專業性強的優勢,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外專利侵權糾紛。”芮文彪說。
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是上海市又一寶貴經驗。芮文彪介紹,上海市持續深化與國家知識産權局合作會商和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戰略合作機制,推動上海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機構落地。持續加強與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知識産權文化和人才隊伍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是全國首家由司法部批準,可在境内開展涉外知識産權争議案件仲裁與調解業務的境外仲裁機構。
芮文彪介紹,目前,該中心已累計受理案件140餘件,在化解涉外知識産權糾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24年,該中心作出首例涉外知識産權案件仲裁裁決,實現了仲裁與調解業務的全覆蓋。
“上海市着力建設一個國際人才培養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芮文彪說,該學院由上海市政府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依托同濟大學共同支持設立,先後承接了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聯合培養知識産權碩士項目以及“一帶一路”知識産權碩士項目。
芮文彪介紹,目前,該學院已累計培養來自52個國家340餘名學生。此外,多次在滬舉辦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暑期學校、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服務體系有效運用培訓班、知識産權遠程教育等合作項目,在知識産權人才培養培訓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将深化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多領域合作,持續打造國際交流的窗口,拓展國際化平台功能,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切實發揮好知識産權制度激勵創新、促進發展、擴大開放的重要作用。”芮文彪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