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字少事大! 兩個經濟大省, 負電價來了, 什麼信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25-03-11 05:14:47 來源:新華社
【字體:
大
中
小
】
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财經Pro 咱們的經濟大省浙江,居然出現了負電價,1月份有幾天,浙江電力現貨市場一度電的價格是-0.2元,啥意思呢?就是發電企業想把自己的電賣出去,
一度電要倒交0.2元,
純屬虧本做生意。有人問了,居民用電是不也是這樣的?
不好意思,居民用電還是階梯電價,人家成本是多少,跟你沒啥關系,你該交的電費,一點不會少。
賣電還要倒交錢,為啥能這麼操作呢?
價格最低隻能這麼低了,去年12月,浙江出了一個《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方案》,其中對電力現貨市場申報價格是有下限要求的,最低就是-0.2元,不能再低了。相當于股市跌停闆,跌不下去了。 哪有人就奇怪了,倒貼錢做買賣不是傻嗎?不賣不就行了。 這是電啊,不賣還挺難的,你不賣就要儲存起來,
儲能成本可不低,另外像風電、核電,是無法快速調整輸出的,甚至關閉再啟動的成本會遠遠高出付費賣電,
所以雖然虧錢,但很多發電企業咬着牙做這筆買賣。 不光浙江,山東負電價的問題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山東在2022年有176天的電價小于每度電0元,其中共有135天出現-0.08元的負電價。23年又出現了36次負電價。
這兩個經濟大省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山東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新能源卷的太厲害了。
前些年,山東非常鼓勵發展新能源,新能源電價也是保證,所以規模上的很快,到2024年底,山東風光裝機已經突破1億千瓦,光是集中在中午幾個小時發電的光伏,裝機就達到了7300萬千瓦,這當中,
分布式光伏達到了4300萬千瓦。
也是在去年底,山東推出了新能源入市新政策,要市場化了,光伏、風電要選擇一定比例的發電量參與電力市場,到2030年,新能源全部電量都要入市交易。 如果都走市場化,那競價勢必激烈,在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出現負電價很正常。 浙江的情況略有不同。
一方面也是新能源大基建,大家使勁卷,
浙江新能源裝機達到5682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滲透率已經突破了40%,
其中光伏裝機4727萬千瓦,風電裝機649萬千瓦。
所以在光伏發電的高峰期、中午13點左右,電價最低。
另一個原因是浙江也在主動打壓電價。
以前浙江用電非常貴,煤電的上網電價就是0.42元,企業用電價格在0.85元左右,所以企業吐槽很多,這是浙江啊,為企業服務排第一,所以他們就開始想,怎麼降低電價。 于是呢,浙江不惜得罪各種電力巨頭,讓市場化的核電退出、建立省内煤電聯動機制,頂着巨大壓力給電力交易機制動了手術。 效果也很顯著,
一年企業能省40多億電費,
今年,他們又出新政策了:10%的新能源将“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價格高的電源、燃氣機組将退出市場交易、允許-0.2元的市場出清負電價等等。 總之一句話,
要把電價打下來,可以預期,零電價、負電價以後會越來越常見。
這也意味着,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大基建,保護期要結束了。
标志性的文件就是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了一個重要通知,提出“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這也正常,如果再按照原來的價格和數量跟他們買電,确實成本太高了。
咱們提出“雙碳”目标是在2020年底,
當時新能源裝機是5.3億千瓦,四年之後已經達到了14.1億千瓦,4年間新能源裝機淨增8.8億千瓦,新能源在全部電力裝機中的占比達到了42%。 但問題就是,前端發電了,但是咱們的電網現在容納不了這麼多新能源。 原因很簡單,
新能源的邊際成本低,但是系統成本高,它無法獨立實現24小時靈活可調供電,但是電網是需要穩定輸出的,所以就需要給新能源配備龐大的系統調節資源,比如火電、儲能等等,這個成本是很高的。
現在電力不存在供不應求,所以很多省也在競相下調新能源保障性收購的小時數,減少财政的壓力,現在有的風電場基本不運行,因為虧得太厲害。 但未來新能源的電,都要競價上網了,供給端大爆發,預計負電價會越來越多,
現在除了山東、浙江,像甘肅、山西、廣東這幾個省的現貨市場地闆價也已經到了0元。
這對用電企業和居民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電價可能下降,但是對之前轟轟烈烈參與新能源的企業來說,盈利就更難了。 除了卷,還有别的辦法嗎?
(責任編輯: 麥浚龍 )
【E-mail推薦
】